吴稀儿微博
急欲出手現有二居舊房的麥徒,把自己轉到賣房人的思維想了想,認同了中介的理論。“我現在房子的掛牌價,是本小區60平方米到80平方米房源的最低價了。說實話,這甚至不是我的心理下限,我覺得我幾乎沒有心理下限,價格再低一點都愿意拋出去。”
最開始的“拉鋸”回合是中介在談。5萬、5萬地往上加,加到590萬元,但此時,業主的心理價位依然堅持在600萬元不動搖。
買家
黑道冰山爱上我
“一點點磨,像買賣白菜”
積壓需求釋放 購房者增加
個中原因很多,中介給麥徒數了數:北京樓市“冷”了很久了;“房住不炒”政策一直延續;現在看房的人少,有誠意買的人更少。總而言之,“現在是買方市場,沒什么不能談。”中介說。
美国双反
經歷了緊盯“撿漏房”、每周末都看七八套房子的一段時間后,麥徒看中了一套約110平方米的三居,房源位于他熟悉的生活圈——歡樂谷周邊,各方面都算滿意。
2016年,麥徒在北京拿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的鑰匙。當年的簽約現場他記憶猶新。房產中介店把交易雙方簽約間設在了地下室,雙方端坐長桌兩邊,麥徒一邊強調著自己的誠意,一邊心里期盼,能否再降下來點,哪怕降個5000元也是錢啊。
此時,觀望了許久、見證了二手房均價持續下跌的買房人,該不該出手?意識到賣掉房子的唯一途徑是繼續降價的賣房人,又會否趁著年底“東風”,選擇再狠心“砍”一刀?
此時,觀望了許久、見證了二手房均價持續下跌的買房人,該不該出手?意識到賣掉房子的唯一途徑是繼續降價的賣房人,又會否趁著年底“東風”,選擇再狠心“砍”一刀?
爱情三结义
2016年,麥徒在北京拿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的鑰匙。當年的簽約現場他記憶猶新。房產中介店把交易雙方簽約間設在了地下室,雙方端坐長桌兩邊,麥徒一邊強調著自己的誠意,一邊心里期盼,能否再降下來點,哪怕降個5000元也是錢啊。
果不其然,這次,中介經紀人給出的建議還是降價。“建議您降到450萬,這樣的價格,咱們的房子還是有競爭力的。”
“算了吧”,業主對麥徒的“爽快”卻并不領情,直接說:“你和我的房子沒緣。”
在中介門店掛出房子已一年多、卻無人問津的林湘(化名),又一次在微信上敲她的中介,“最近有人看房嗎?”
最終,業主松口了,“那我給你便宜1萬元吧”,在心理底價600萬元的基礎上,給了1萬的“優惠”。599萬元,麥徒同意。
“談下來20萬是家常便飯”